印度八大聖地
印度朝聖 - 拘屍那揭羅(Kuśi-nagara)娑羅雙樹:釋迦牟尼佛涅槃處
屍那揭羅 (Kushinagar),又譯俱尸那、拘尸那等,意為釋迦牟尼涅槃處或圓寂地,是印度末羅國的都城,印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。它位於印度北方邦哥達拉克浦縣凱西以北約2.5公里的摩達孔瓦爾鎮。傳說公元前486年,釋迦牟尼在八十歲高齡的時候,吃了供齋的旃檀樹葉,導致劇痛血痢,便同弟子從毘舍離城向西北走。但走到拘尸那迦城,他意識到病情的嚴重,於是傳來弟子們,最後一次回答他們心中的疑問。釋迦牟尼在兩棵娑羅樹間,以僧衣作枕,右肋側身而臥,兩腳相疊,頭朝北,腳朝南,背東面西,隨之涅。4世紀法顯來此時,已人煙稀少,大部寺院頹圯。7世紀玄奘到此,更是荒無人煙。據記載,他渡過佛祖洗澡的阿恃多伐底河,到了婆羅雙樹林。在那裡見到阿育王建的涅槃塔,雖已傾陷,尚高200餘尺。1853年,英國學者發掘了這一遺址。現存主要文物有約在5 世紀雕刻的釋迦牟尼涅槃像,側身臥於石榻之上;像與榻系一塊整石刻成,並刻有阿難等弟子像和銘文。現該像保存在新建的大涅槃堂內。
印度朝聖 - 大涅槃塔 Mahaparinirvana Stupa (臥佛殿)
大涅槃寺(Nirvana Temple)和大涅槃塔(Maha Nirvana Stupa)是兩座白色的建築,給人一種聖潔和莊嚴感。寺廟裡供奉著一尊巨大的金色的世尊涅槃像。據專家考證改塑像建造於西元5世紀。佛像長61米,用整塊石頭雕成,枕右手側身而臥,面朝西方,象徵佛陀到西天往生。佛像睡在7.32米長、1.71米寬、0.64米高的睡榻上,榻與像原為一塊整石,現改由磚和石混合砌成,上面雕刻了佛弟子阿難、蘇婆達和摩拉酋長瓦吉拉婆尼及另外不知姓名的五人像以及銘文。
大涅槃寺的庭院及中央參拜道上,種植了許多無優樹,而大涅槃寺前有兩株娑羅樹,樹齡大約30多年,長得十分茂盛。庭院裡的一方水池裡盛開著紫色的荷花。池水將大涅槃寺投影在水裡,如同將佛法投射在我們心裡。夕陽下的庭院分外安靜,鳥鳴花香。落日的餘暉將寺院、樹木度上了金邊,世界充滿了祥和、安寧。
印度朝聖 - 安迦羅塔 Angara Chaiya
大涅槃寺东方1.5公里处,有一座砖造的荼毗塔(Ramabal Stupa),为佛陀如灭后火化的地方。据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六载“城北渡河三百余步,有翠堵坡(即佛塔),是如来焚身之处,地今黄黑土,杂灰炭,至诚求精,或得舍利。”基坛的直径约46米,高度大约15米,原来是天冠寺的遗迹。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安放在拘尸那迦的精舍供奉,和佛陀有因缘的国家都要求分配舍利,最后均分成八分,给八个国家带回去供奉。相传佛陀入灭后两百多年,阿育王统一印度时,将分配给八个国家的舍利起出,仿效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,细分舍利,在各地建立佛塔。如今的火化塔看上去是一堆光秃秃的弧形砖石遗迹。砖块上有朝圣者贴金的痕迹。塔周围的翠绿的草坪上长着高大的热带树木。朝圣者们在塔前跪拜,绕塔经行或者在塔前禅坐或长跪不起。
八王分舍利傳說
現足側有窣堵波,無憂王所建也,是八王分舍利處。前建石柱,刻記其事。佛入涅槃,後涅疊般那已,諸八國王備四兵至,遣直性婆羅門謂拘尸力士曰:「天、人導師,此國寂滅,故自遠來,請分舍利。」力士曰:「如來降尊,即斯下土,滅世間明導,喪眾生慈父。如來舍利,自當供養,徒疲道路,終無得獲。」時諸大王遜辭以求,既不相允,重謂之曰:「禮請不從,邱威非遠。」直性婆羅門揚言曰:「念哉!大悲世尊忍修福善,彌歷曠劫,想所具聞,今欲相凌,此非宜也。今舍利在此,當均八分,各得供養,何至興兵?」諸力士依其言,即時均量,欲作八分。帝釋謂諸王曰:「天當有分,勿恃力競。」阿那婆答多龍王、文隣龍王、醫那鉢叼羅龍王復作是議:「無遺我曹。若以力者,眾非敵矣。」直性婆羅門曰:「勿諠諍也,宜共分之。」即作三分,一諸天,二龍眾,三留人間,八國重分。天、龍、人王,莫不悲感。